移至主內容

職災勞工家庭長照需求倡議

近勞保十年(2012~2022)資料顯示,職業災害造成職業傷病勞工為30多萬人次、永久失能勞工2萬多人、死亡2862人,這些職災勞工及家庭將會大量長期照顧需求,而長期照顧服務法(以下簡稱:長照法)定義的長期照顧,指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,依其個人或其照顧者之需要,所提供之生活支持、協助、社會參與、照顧及相關之醫護服務

本會發現目前的長照法,並沒有特別針對職業災害勞工及家庭,提供服務或照顧,而與一般人一樣的提供照顧,本會認為職災勞工及家庭為台灣經濟發展下,犧牲健康與生命,可能提早需要長期照顧,造成職災家庭負擔。

因此本會希望透過本計畫,來訪調職災勞工及其家庭長照需求是什麼?並整理出職災勞工與其家庭的長照需求,提出未來政策制定方向,進行社會倡議及國會遊說,並長期追蹤職災勞工及家庭各項需求發展,適時提出制度改善建議。

2019年總統府前抗議

倡議行動

給新勞動部長出考題
職災家庭的需求與照顧,妳要如何解決?
428國際工殤日行動記者會

據勞保1980~2023年間總計,職災死亡高達兩萬兩千六十七人,失能為十五萬八千八百二十二人,代表這期間造成了十八萬零八百八十九個的『職災家庭!』,但有人關心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嗎?

2022年5月1日職業災害勞工保護及保險法上路,雖對於立法後發生職業災害的勞工多了一些照顧,如失能年金、家屬年金、醫療看護補助、失能照顧補助、職能復健津貼、退保後確診職業病照顧等等,根據工傷協會這半年的調查發現,新法前發生的RCA前職業病員工、老礦工、過勞勞工、電擊失能員工、職災往者家屬等,都沒有獲得任何新法的照顧,致使生活照顧、就業困難、經濟上、醫療上、心理上,持續惡化中,我們不禁要問,難道我們是新法孤兒嗎?

因此,在4月28日國際工殤日前夕,工傷協會帶領這些新法孤兒,來到立法院請立委幫忙討個公道!

工傷協會這半年的調查發現問題如下:

制度建議

  1. 現行採『稅收制』:因現行採取稅收支應,長照需求因人口老化、失能人口逐年增加,現行菸稅、菸捐、遺產歲、房屋合一稅、政府預算撥入、基金孳息、捐款、其他等,這樣以其他稅收中分配,是否趕上這樣的長照人口增加,又不會降低服務品質、輔具、照服人力及軟硬體設備等等,是令人擔心的!因此建議執政者,應於現行長照的服務規模,並不影響其他財政下,推算出未來逐年預算規模,如不夠時,要立法新設財源填補不足,這樣才是符合有效照顧職災勞工長照需求,建議可以在營業稅依各業職災害率中加增『營業稅率』,當然還是會有稅收不足可能性,但,因為增加稅收來源下,政府預算最為最後一道防線,也就減輕需多財政負擔風險。
  2. 長照『保險制』:此案還在立法院審議中,比照類似健保的方式收費,費率為1.19%,如不足時會調整費率來支應。此案在立院有可能在野黨主導下會過,因此,我們會建議,此保險要降低職災家庭保費負擔,及降低申請門檻等。
  3. 職業災害保險加增『職災長照費率』:這是針對職業災害勞工長照家庭,提供長照保險來照顧職災長照家庭。
  4. 稅收制、長照保險制及職業災害保險加徵長照費率『併存制』:此併存制度是最好的方式,一來可以減輕所有人繳費負擔,二來政府也可以有三種政策工具來滿足長照人口需求,並減輕財政負擔,並照顧職災勞工需求。

職災勞工長照需求調查

  • 日常生活照護: 如飲食、個人衛生、穿衣、如廁等。
  • 醫療照護: 如藥物管理、傷口護理、健康狀況監測等。
  • 移動和轉移支援: 包括協助移動、轉移或使用輔助器具。
  • 社交和情感支援: 提供陪伴、溝通、情感支持等。
  • 認知支援: 對於認知障礙患者的記憶、專注等問題提供支援。
  • 康復和治療: 包括物理治療、職業治療、語言治療等。
  • 心理支援: 如心理輔導、心理治療,處理壓力、焦慮、抑鬱等問題。
  • 家居環境改造: 根據長期照護者的需要進行家居環境調整,例如安裝扶手、防滑地板、無障礙設施等,以提高安全性和舒適度。
  • 照護者支援: 提供照護者培訓、休息時間、心理支持等。
  • 社會支持和資源連接: 提供與社區組織、志願組織和政府機構的聯繫,以獲得經濟援助、社交支持、法律援助等。